《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將農業強國建設嵌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考量,以系統性思維重構了農業發展的內在邏輯。農業強國建設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壓艙石,為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了戰略性方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基礎性支撐?!兑巹潯放c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密銜接、有機統一,彰顯了黨中央對“三農”問題認識的不斷深化與方法論的持續創新,共同構成了新時代農業強國建設的理論體系、政策框架和實踐路徑。
筑牢現代化強國根基,重塑農業戰略邏輯
農業強國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農業強國規劃是落實“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戰略的重要實踐,標志著我國“三農”工作歷史性跨越的升維躍遷,不僅是對傳統農業大國的轉型突破,更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穩固基礎?!兑巹潯穼⑥r業現代化定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基石”,旨在重構農業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戰略坐標,推動其由傳統的基礎產業升級為驅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支點,其成效直接關乎中國式現代化的品質與成色?!兑巹潯废到y性提出“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五大核心特征,并明確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了清晰的行動綱領,為各地推進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可遵循的戰略方向和實踐路徑。
鍛造糧食安全屏障,構筑全方位防御體系
糧安才能國安。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不僅是經濟安全的重要基石,更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兑巹潯飞钊胴瀼亓暯娇倳洝凹Z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的重要指示精神,將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由單一的“保產量”升華為“固根基、防風險、利長遠”的系統工程?!兑巹潯穼ⅰ案咚桨牙渭Z食安全主動權”作為首要原則,凸顯底線思維的戰略升級。糧食安全防御體系涵蓋四大維度,一是夯實產能根基,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夯實中國飯碗的產能根基。二是突破種業瓶頸,建成全球最大種質資源庫,實現水稻、小麥等口糧種源自給率100%,破解種業“芯片”卡脖子難題,筑牢生物安全防線。三是創新儲備體系,布局智慧應急產業園,建立“物理倉+數據倉+基因倉+太空倉”的四維糧倉,實現產能多層次備份。四是強化供應鏈韌性,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形成平急結合、內外聯動的風險防控機制。這一全方位、立體化的糧食安全屏障,確保我國在全球復雜變局中始終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點燃科技創新引擎,激發新質生產力動能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農業新質生產力是生物技術、數字技術、裝備技術等深度融合所引發的農業文明形態變革的產物,這使得農業從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轉變為生物育種、數字孿生、智能裝備等前沿技術的創新試驗場?!兑巹潯酚伞安丶Z于地、藏糧于技”的發展模式躍升至“技術×數據×基因”的指數型生產力模型,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讓科技為農業現代化插上騰飛的翅膀”的重要指示精神?!兑巹潯穼ⅰ叭I域推進科技裝備創新”列為重點任務,通過構建“生物育種+智能農機+農業元宇宙”的技術矩陣,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農業無人機集群由“輔助工具”變為“決策主體”,標志著農業生產從人機協同邁向智能自主。農業新質生產力變革不僅重塑農業生產方式,更催生生物經濟、數字經濟的增長極。
升級全產業鏈條韌性,重構農業價值網絡
《規劃》直擊產業“微笑曲線”低端困境,推動農業從傳統的“田間到餐桌”線性鏈條向“三產融合新生態”“實驗室到元宇宙”的立體價值網絡轉變。在加工流通領域,開發如降血糖大米、高抗氧化蘋果等功能性農產品,發展預制菜、中央廚房等新業態,建設區塊鏈溯源體系與數字化冷鏈物流設施。實施品牌化戰略,培育“五常大米”“洛川蘋果”等區域公用品牌,打造“蘋果元宇宙”等數字化消費場景,提升農產品的品牌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推進綠色增值,開展秸稈轉化生物材料、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醫用敷料或航天材料等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新模式。進行碳匯農業金融化探索,推動農業從碳排放者向碳資產經營者的轉型。這種價值重構使農業成為生物經濟、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的戰略交匯點,融入新經濟生態系統,極大拓展了農業的價值創造空間。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繪就共同富裕新藍圖
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是農業強國建設的核心目標?!兑巹潯芬脏l村全面振興為總抓手,聚焦縮小城鄉差距與農民增收共富,以土地制度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利益共享機制,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范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通過“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跨省交易”“全國統一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等制度創新,推動要素配置從單向輸血轉向雙向循環。通過實施“數字新農人”培育計劃,使人的現代化與農業現代化同頻共振。通過制定價值共享機制與實施“農民持股計劃”,使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顯著提升。通過數字賦能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幫助小農戶對接現代生產要素,利用人工智能助農系統提高農民電商創業成功率,開展農田資產證券化試點為農民開辟“租金+分紅+增值”多重收益。這些制度設計核心在于以產權重構和技術滲透將農民轉變為現代農業合伙人,為實現共同富裕開辟堅實的制度通道。
來源:光明網